9月6日摩根策酪,河北工业大学2025级研究生新生报到那天,校门口出现了一个特别的身影。
身高一米七五,军姿挺拔,眼神有神,背着包、拎着行李箱。她没有家长陪伴,也没在迎新点逗留太久,只是站在门口,冲着镜头比了个“OK”的手势,然后转身走了进去。
她叫李思颖。
两天前,她才刚刚作为女民兵教练员,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长安街上。
没错,她就是那个出现在直播画面里、带着一整方队姑娘踢正步的那一位。
而如今,她的身份变了——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5级研究生。
这不是一场仪式感满满的交接,而是她给自己写下的下一个答卷。
展开剩余83%阅兵结束,方阵解散,大多数女民兵都获得了短暂的休整时间。可李思颖,家也没多待,仅仅停留了半天,就启程前往天津。
她妈妈在社交平台上发视频说:“她回来了,完成了任务,可还没来得及吃顿热饭,就又要走了。”
一条留言点赞数过万:“这姑娘不是在赶路,而是在奔赴。”
这句话说得对,但不全对。
她不是在“赶”,她是在“计划”。这一切,早在半年前,甚至更早,就已经写进了她的人生路线图里。
她之所以能站上阅兵场,又能迅速投入研究生生活,不是因为“运气好”,而是她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。训练时拼命练,结束后立马转身上学,别人以为她在“赶场”,其实她一步都没乱走。归根到底,她的人生不是被推着走,而是自己排兵布阵,一步步走出来的。看似风风火火,其实都有计划。这种人,命运一般拿她没办法。
早在2024年底,李思颖就报考了河北工业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,专业是工商管理。
她复习的时间不多——因为她不是“脱产备考”的学生摩根策酪,而是一个穿军装、带队伍、操练队形、还要教别人站军姿的教练员。
每天训练到晚上,回到寝室还要抽时间复习,靠着手机里的扫描件背重点、做真题。别人挑灯夜战,她是在军号熄灯后靠着应急灯复盘错题。
据她妈妈透露:李思颖的考研成绩在所在单位报名者中是第一,北京考区也是第一。
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拿下的名次。仪仗队出身、部队荣立三等功、担任女民兵教练员,这些履历已经很优秀了,但她还是选择了“再进阶”——从长安街,走向校园讲台。
在她的履历中,最亮眼的不是“阅兵”,而是她“敢退一步”。
本科毕业后当兵、入选仪仗队、在部队获得多项荣誉之后,她原本可以顺利转业,拿个编制岗位、工资不错、工作稳定。
可她不选这个。
她说得很简单:“我还年轻,还可以折腾。”
所以她穿上书包、拖着行李箱,一头扎进河北工业大学的新生宿舍,把自己又放回“起跑线”。
很多人说她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但她家人很清楚:她不是一路顺风顺水的天选之人,而是咬着牙从一个个难关里“啃”出来的。
她能考上第一,不是因为天赋异禀,而是因为晚上别人睡了她还在背书;她不选安稳转业,是因为觉得年轻还能折腾。正因为她在最舒服的时候选择了挑战自己,才有了从阅兵场到讲台的华丽转身。努力不是装样子,是下了真功夫的人,自带光。
女兵、仪仗队、三等功……这些都是真的,但最稀缺的是“目标感”
你问她为什么会成功?也许一句“自律”确实能解释很多。
可在部队出身的人都知道,“自律”在军营里是常态,真正稀缺的是她的目标感。
从仪仗队走出来的女兵,步伐利落是基本素质;能带队训练女民兵方阵,是能力认可;阅兵后还能无缝衔接读研,是战略判断力。
别人把阅兵当作人生顶点,她把它当作阶段终点,然后翻篇,继续向前走。
李思颖的成功,说到底不是靠“自律”,而是靠“有目标”。
当别人把阅兵当作人生顶点,她却把它当作阶段性的“完成任务”,阅兵完就立马转身考研,没一丝留恋。这不是性格问题,是目标感太强。她知道自己要什么,也知道怎么一步步去拿。
有人问她凭啥成功?说白了:她不是只想当兵,更想当能干事的人;不是只想出镜,更想走更远的路。
能干净利落地翻篇,才是真正的底气。
她妈妈说:“她有点不放心我,还专门在大学门口拍了一张照片,手比‘OK’,让我别担心。”
这张照片火了。
不是因为滤镜好、姿势美,而是因为这个姑娘刚刚还在全国直播里代表民兵队伍接受检阅,现在又以学生身份重新上场。
这叫踏实,这叫干净,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。
很多人说,阅兵是一种荣耀,可荣耀只是阶段。
对李思颖而言,她的故事才刚开始——教练员、退伍军人、研究生……每一个身份都不重样,但都有底气。
在今日这个追逐“热搜”的时代,她选择的是“沉潜”;在很多人“安稳就好”的语境下,她选择的是“再出发”。
我们没有必要把她神化,她也不是什么“完美模板”。但她的选择和坚持,足够打动人。
她已经不再是站在方阵前列的那位教练员,而是无数追梦人中的一个。但她身上那股“挺拔”的气质,依然让人记住了她的名字。
愿她在阅兵场之外,也能一路正步走摩根策酪,越走越稳。
发布于:河南省东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